液壓馬達(電機)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
故障現象 | 原因分析 | 消除方法 | |
(一)轉速低轉矩小 | 1.液壓泵供油量不足 | 1) 電動機轉速不夠 2) 吸油過濾器濾網堵塞 3) 油箱中油量不足或吸油管徑過小造成吸油困難 4) 密封不嚴,不泄漏,空氣侵入內部 5) 油的粘度過大 6) 液壓泵軸向及徑向間隙過大、內泄增大 | 1) 找出原因,進行調整 2) 清洗或更換濾芯 3) 加足油量、適當加大管徑,使吸油通暢 4) 擰緊有關接頭,防止泄漏或空氣侵入 5) 選擇粘度小的油液 6) 適當修復液壓泵 |
2.液壓泵輸出油壓不足 | 1) 液壓泵效率太低 2) 溢流閥調整壓力不足或發生故障 3) 油管阻力過大(管道過長或過細) 4) 油的粘度較小,內部泄漏較大 | 1) 檢查液壓泵故障,并加以排除 2) 檢查溢流閥故障,排除后重新調高壓力 3) 更換孔徑較大的管道或盡量減少長度 4) 檢查內泄漏部位的密封情況,更換油液或密封 | |
3.液壓馬達泄漏 | 1) 液壓馬達結合面沒有擰緊或密封不好,有泄漏 2) 液壓馬達內部零件磨損,泄漏嚴重 | 1) 擰緊接合面檢查密封情況或更換密封圈 2) 檢查其損傷部位,并修磨或更換零件 | |
4.失效 | 配油盤的支承彈簧疲勞,失去作用 | 檢查、更換支承彈簧 | |
(二)泄漏 | 1.內部泄漏 | 1) 配油盤磨損嚴重 2) 軸向間隙過大 3) 配油盤與缸體端面磨損,軸向間隙過大 4) 彈簧疲勞 5) 柱塞與缸體磨損嚴重 | 1) 檢查配油盤接觸面,并加以修復 2) 檢查并將軸向間隙調至規定范圍 3) 修磨缸體及配油盤端面 4) 更換彈簧 5) 研磨缸體孔、重配柱塞 |
2.外部泄漏 | 1) 油端密封,磨損 2) 蓋板處的密封圈損壞 3) 結合面有污物或螺栓未擰緊 4) 管接頭密封不嚴 | 1) 更換密封圈并查明磨損原因 2) 更換密封圈 3) 檢查、清除并擰緊螺栓 4) 擰緊管接頭 | |
(三)噪聲 | 1) 密封不嚴,有空氣侵入內部 2) 液壓油被污染,有氣泡混入 3) 聯軸器不同心 4) 液壓油粘度過大 5) 液壓馬達的徑向尺寸嚴重磨損 6) 葉片已磨損 7) 葉片與定子接觸不良,有沖撞現象 8) 定子磨損 | 1) 檢查有關部位的密封,緊固各連接處 2) 更換清潔的液壓油 3) 校正同心 4) 更換粘度較小的油液 5) 修磨缸孔。重配柱塞 6) 盡可能修復或更換 7) 進行修整 8) 進行修復或更換。如因彈簧過硬造成磨損加據,則應更換剛度較小的彈簧 |